「大數據」應用深入生活中 個人隱私難保

 

「大數據」應用深入生活中 個人隱私難保

華人喜歡使用的微信圈流傳一則笑話:「兒子問母親:為什麼淘寶網頁給他推薦一堆蚯蚓?媽媽回答:你爸去釣魚了。」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則笑話,而是顯示「大數據」(Big Data)應用已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,甚至成為個人隱私權的隱患。

大數據最典型的應用

「大數據」又稱為巨量資料,其概念是近十餘年來廣泛用於企業資料分析、商業智能(Business Intelligence)和統計應用的結合技術。如網路搜尋就是應用大數據將全球海量的數位資訊(或數位垃圾)中快速找出最可能的答案,呈現給搜索者。

加州州立大學富樂屯分校電腦科學系教授陳君儀博士(Chun-I Philip Chen)表示,大數據最典型的應用可能就是在市場行銷的廣告投放,透過個人在網路上的搜尋、交易記錄,獲取購物模式,針對個人需要發送廣告。陳博士以自己購物經驗為例,他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防毒軟體後,就會出現類似的推薦商品,或顯示買了這款防毒軟體的人還買了什麼商品,當防毒軟體的使用期限快到了,還會收到不同牌子、新的防毒軟體的推薦。

陳博士認為大數據的發展已不再是針對一群人,而是趨向個人化。從電子郵件、臉書、推特等網路資料中收集個人活動記錄,檢索海量數據中的關鍵字,分析行為模式,推測出個人喜好、習慣,做出準確分析。所以微信圈流傳的笑話很可能是真實存在的情況。

https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8/1/13/n10053924.htm


留言